君卿心里咯噔一下,心想:该不会……
只听见少女轻声继续说道:“小女子心悦他很久了。”话语未落,便羞红了脸。
君卿只觉得茶香褪去后满嘴的苦涩,也不细细品尝了,仰头一饮而尽,准备起身:“他不喜茶。”
少女啊了一声,有些失望,不过又很快打起精神来:”没关系,那他喜欢什么,小女子都可以学。”
君卿脸上客套的笑容已经完全消失,一脸冷漠地终结了话题:”他喜欢我。”
少女微微一窒,再回神时君卿已经离开了。
“怎么了这是?”院子的门被粗暴地推开,宋霄抬头撞见君卿气呼呼地走了进来,关切地问道,“那姑娘对你死缠烂打了?”
“这倒没有,你不知道,人家请我去是为了打探你的消息,心心念念的全都是你。”君卿语气酸溜溜的,“要是我早生两年,指不定那姑娘喜欢的是我还是你。”
宋霄无言片刻:“这有什么好比的?”
君卿抬手锤了一下他的肩膀,转移话题:“如今西北局势安定,伯父今年能回家过年吗?”
“大概是可以的吧。”
然而,昭和元年,初雪方落,边境骚乱,若羌与楼兰联手在除夕团圆夜偷袭大魏西北驻军,最终送归故里的是宋父的棺椁。
一夜间,整个宋家只剩下一位遗孀,以及一个十六岁的孩子。
朝中刚经历动荡,并无能臣,一道圣旨从汴京快马加鞭送至扬州,宋霄孝期未满七日便不得不换上戎装,去了前线。
“真是可怜啊。”
“可不是嘛,宋将军不在了,他一个半大的孩子去能改变什么?”
宋霄牵着马,面无表情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,将所有的议论都抛之脑后。
行至十里外,才看到在长亭中等着自己的君卿。
“我来送送你。”君卿抱着一把剑倚着柱子,“这把青霜剑是我祖上传下来的,在弃武从文前君家也是出国赫赫有名的将领的。”
他将剑递给宋霄,笑容中还带有一丝孩子气:“祝宋小将军,攻无不克,所向披靡。”
宋霄郑重接过,嘴唇翕动,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能说出那句心里话,倒是自己先红了脸。
君卿看得通透,也不点破,故作洒脱地拍拍他的肩:“等你回来再告诉我吧。”
宋霄握紧手中的剑,点点头:“好,等我回来。”
宋霄的第一场仗打得极为漂亮,在魏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。
君卿也为他感到高兴。闲暇时二人还互通书信,君卿总是喜欢挑一些稀碎的琐事与宋霄分享,宋霄的回信虽短,但都极为认真。
“我与父亲皆被陛下召回朝中,君家举家搬到汴京了。”
“陛下在朝中询问我对心法的见解,我对一些地方提出了质疑,陛下点头称是但却都没有改。”
“我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兼大理寺少卿,陛下命我重查太傅案,时间隔得有点久很难下手。”
“子毅,我如今也有字了。竹安,好不好听?”
宋霄将君卿寄来的每一封信都攒在一起,偷偷摸摸地压在了剑匣中,有空时便拿出来看一看。
指尖轻轻摩挲着信上的那两个字。
竹安,竹安,这二字辗转在唇齿间都是一片宁静祥和。
君卿说要在他及冠之日给他一个惊喜,结果却了无音讯。
宋霄心中担忧,只能退而求次,找宋母旁敲侧击。无奈君父早已将二人之事告知了宋母,宋母骨子里同君父一样地迂腐,完全难以接受儿子是个断袖,什么都不肯告诉他。宋霄只得向母亲坦白,换得的不过是一封封措辞严厉的回信。
昭和六年,战事已定,若羌与楼兰签下和平条约,发誓二十年内都不会再对大魏兵戎相向,于是西北边境也渐渐趋于平静。
宋霄每天有大把的时间坐在城楼上,怀里抱着青霜剑,朝着汴京的方向眺望,思念那个放在心尖上的少年。
君卿准备在宋霄及冠时寄出的一千多热烈而大胆的尺素,连同夹在书册中的回信,都被盛怒下的君父焚毁,君父总算明白了他将青霜剑送给宋霄的意义。
不是惜知己,而是定情。
“跪下!跪在君家列祖列宗面前!”君父手中提着长鞭,冷声问他,“你可知错?”
君卿没有动,神情执拗:“我何错之有?”
君父一脚踹向他的腿窝,强行命他跪下,又问了一遍:“你可知错?!”
“不知。”
“啪”,长鞭抽在他的背上,君父呵斥道:“你可知错!”
君卿后牙槽紧咬,将痛呼生生咽了下去,顿了顿,才答:“……不知。”
每答一次不知,都会挨上一鞭子。
直到最后支撑不住晕了过去,君卿都没肯松口,长鞭被鲜血染红,后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。
不知便是不知,他恋慕宋霄有什么错?!
在音讯中断的第五年,宋霄总算是回了京。再次相见时二人相视一笑,五年来的艰辛与难捱在这一笑中悉数冰消瓦解,却没有人再提起当年宋霄欠君卿的那句话。
喜欢归途请大家收藏:(m.52blshu.com),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