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泽东按照先听众人的意见再表态的习惯,待大家说完后就明确表示:
“我不赞成再打长沙。难道我们非要等到输尽一兵一卒时才肯罢手?”
余洒度这时又提出,“不打长沙,至少也要先打浏阳!”
毛泽东当即摆出不利情况说:“打狗还要靠面墙,现在,张国威的两个团正在浏阳屯兵守城,还有两个团驻守长寿街,而我们就剩这点血本,难道还要j蛋往石头上碰?现在客观情况变了,我们的计划也要跟着变,不变就要吃亏。我们现在最需要养精蓄锐,保存实力,留下这点革命的种子,以图东山再起!”
听到毛泽东态度如此坚决,一些前委委员也有点感到费解,不正是这位前委书记在起义前传达的方针,要夺取长沙吗?如今怎么带头变了?
其实,这正体现了毛泽东尊重实际的优点。从9月9日到19日这不过10天的光景,毛泽东的头脑便转过了几道弯。
早在“马日事变”后,毛泽东便提出过“上山”的意见,显然是不主张以弱小的力量去进攻大城市。但是当时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和中共相关领导人却提出“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俄国1917年的时候了”,加上听到一些人激昂的表态,他一度也认为自己原来的想法不对,于是在8月20日致中央的信中不仅提出要夺取湖南全省,还要“迅速的取得全国的胜利”。
第十一章 会师文家市(6)
人的认识不可能始终都是正确的,然而深入实际的人最容易迅速察觉并纠正自己的误差,使主观与客观统一。
毛泽东是个理想主义者,但他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。
秋收起义虽犹如一声惊雷炸响,但又像一声惊雷轰鸣而去。失败的事实是极其严酷的。三个团刚刚举事就遭挫败,说明了原先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。眼下,不要说取得全国胜利,也不要说夺取长沙,就连醴陵、浏阳这样的县城都攻不下。而且自己的队伍正面临危机,当务之急不是攻城略地,而是如何保存这支队伍。
考虑到以上情况,毛泽东于是在前几天的东门失利后,就提出要停止打长沙,要求部队南撤,避开眼前的强敌。至于撤到哪里,当时还无法确定,不过要向罗霄山脉方向走,总之是要“上山”找有利的地方。
为了使前委们达成共识,不致于在这关键时刻引起矛盾,在这次会议上,毛泽东语重心长,娓娓道来。说了很多很多……
但是,毛泽东“把目光从城市转向乡村的偏远山区”这一见解,顿时使前委委员们感到意外,也感到新鲜。有的人表示不可理解,有的则表示赞同。
五、
好在,卢德铭总指挥和一团党代表宛希先,立即表示支持毛泽东关于撤退的意见。
余洒度对毛泽东的这一建议却仍然持反对态度,不过他却拿不出什么理由,反反复复讲的还是什么“攻打长沙是省委决定了的。我们现在全军会师了,应该立即反攻浏阳,再直取长沙。”
卢德铭说:“金坪之战的实例,已经说明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能攻打城市的道理。我们的一些领导同志,在现在这种关键时刻,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能意气用事,否则,就会连现在这点兵力都会丧失光。”
余洒度显然根本听不进毛泽东和卢德铭两个人的意见和劝告。他仍坚持说道:“金坪之战并非失败,败在不反攻,这是军事上的大忌。我们现在也同样是这样,不反攻浏阳直取长沙,这更证明我们的失败是彻底的失败,而退到农村去躲起来,是典型的逃跑主义!”
毛泽东则继续说,“我们在湘赣边界举行了秋收起义,就等于在中国的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。星星之火虽小,乃可燃烧万顷之田。我们这革命的火种,一定能够将旧社会烧个稀巴烂。但是,目前中国的中心城市敌强我弱;广大农村,敌弱我强。如果死抱昨天的决定不放,不承认革命形势处于低潮,不承认暂时敌大我小、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,不了解官兵的反战情绪,主张拿这点武装到大城市去与敌人硬拼,盲目搞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,势必要葬送我们这支秋收起义部队,势必导致我们这次湘赣边界秋收暴动的彻底失败。”
一听到毛泽东主张到农村去,余洒度、苏先骏等人马上又表示反对。在他们看来,即使不打长沙,也不能到山里去。此时,有人又拿出了一条理由,提出:
“过去我们在湖南从事农###动有那么大的声势,好几百万农会会员。不能只看到我们革命军的人少,只要一打过去,就会有农民暴动响应。”
这一意见,一时倒是燃起了不少人的希望。
“过去总讲群众运动的力量如何伟大,农民革命性如何强,到了这个关键时候,不正好可以用他们吗?”
毛泽东最了解农###动的情况,就在这年的四月,他还写过一篇引起世界注目的文章《湖南农###动考察报告》,所以马上用形象的比喻同大家说:“农###动好比一把雨伞,打开很大,收起很小。过去能把它打开,靠的是伞骨,也就是农会骨干。‘马日事变’以后,农会骨干被杀的被杀,逃走的逃走,没有剩下多少,怎么能把农民发动起来呢?”
许多到会者联想到前几天所到之处,看到的是一派冷冷清清的景象,并没有预想的那种群众热烈响应的热潮,马上又感到毛泽东所说的有理。空喊群众运动的人,这时也找不
喜欢金秋烈焰请大家收藏:(m.52blshu.com),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