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呼的劲风扫过,带来的不是寒意,而是春的希望。
放眼瞭望即将消失在远方的西凉大军,杨琨突然回忆起了几天前的一幕,默默地笑了。
那一天,杨琨撒出去的探子杨强突然回到了弘农,从杨强的嘴里得知,李儒率领五千西凉大军昼夜兼程地赶来,其目的正是刘辩。
杨琨吓坏了,这五千西凉军不要说要刘辩的命,就是要整个弘农百姓的命,都是一瞬间的事儿。
面对这种纯碾压的局势,杨琨的第一反应当然是跑,在对方没来之前,跑的越远越好,他甚至已经给刘辩想好了目的地,便是西出长安,转入益州。
郭嘉没有杨琨一样的消息来源,但是他对当前的局势,同样做出了判断,他也没什么太好的意见,依旧是跑,至于去哪里,随意,只要能摆脱董贼的魔爪,去哪里都是绝好的。
两个人不谋而合,所以一起找了刘辩。
可是刘辩呢?脑子都没过,直接一口回绝,极其干脆!
理由很简单,王府上下百十号人口,即便是人人骑马,也绝跑不过西凉大军的铁骑,既然跑不过,那又何必跑!
话虽然很有道理,但是在杨琨和郭嘉的眼中,却是非常的幼稚。
不跑,难不成等死吗?
出乎郭、杨二人的意料,刘辩的答案的确是等死,而且说的古井不波,平淡无奇,反而郭、杨两个人像是被雷劈了一样,怔在那里,傻乎乎的盯着刘辩看。
刘辩跟郭、杨二人解释了解毒丹的事情之后,二人方才恍然大悟,原来刘辩是有恃无恐,所以才会这样。
但是刘辩如此明目张胆的等着李儒前来杀他,很可能会引起李儒的怀疑,况且城内的飞熊军残余势力没有根除,保不齐会有一两双眼睛盯上刘辩,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,这才是刘辩最最担心的。
所以,刘辩和郭、杨两个人策划了这一场瞒天过海之计。
基本思路是这样的,通过在城市街道上的跑马,平素的嚣张跋扈,以及郭、杨二人每日不间断的劝谏,将刘辩伪装成一个得胜而骄的小王爷。
其次,通过几次猛烈的争吵,将郭嘉和杨琨的心伤透,演一出众叛亲离的戏,利用郭嘉的离开,让黑暗中的眼睛更加确定事情的真实性。
郭嘉原本便打算离开,临走之前演这么一出戏,会更让飞熊军的残余势力相信,从而为接下来的谋划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紧跟着,杨琨通过在城中搜捕飞熊军余孽的队伍,成功和飞熊军余孽搭上关系,然后苦诉衷肠,利用两次信件和飞熊军士兵的嘴巴,间接打消李儒的疑虑,同时也为段煨打入敌军内部做个铺垫。
至于段煨,他基本上已经被刘辩的魅力所折服了,投靠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。
可喜的是,这家伙虽然被史阿打败了,但武道之心守住了,而且因祸得福的破了压制在心头多年的心魔,最终得以突破,成功迈向了武尊中期,实力大增。
对于段煨而言,第一,他秉承段颎遗志,仍旧心向大汉,并不是忠于董卓;第二,他从骨子里看不起董卓,虽然董卓因为雍州鼎而实力大增,但这根本不是他臣服的理由。
当然,关于九州鼎的传闻,刘辩也算是有了些许的了解,对于这个三国中太平教张角的了解也更深入了一步。(ps:此为后话,这里就不多说了)
接下里便是刘辩家里人的事儿,这一点更简单,凭何太后的手段,她又怎能允许刘辩犯下如此错误,所以早早晚晚,刘辩一定会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。
最后,刘辩能够借助李儒的手,将何太后和唐姬安然的送回会稽郡,行走江湖,带着两个身份显赫的女子,着实不太方便。
至于史阿,只是出去躲躲而已,有了郭嘉的离开,杨琨的叛而复回,他们自然不会怀疑史阿离开的真实性。
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,整个弘农再度恢复往日的平静。
当天夜里,杨琨暗中命人将何太后、唐姬从刘辩的墓旁带回来,同时史阿亲自带人趁着夜幕,偷偷将刘辩取出,此时的刘辩神色如常,只是还没苏醒。
白天,何太后、唐姬照旧会来刘辩的墓前探望,因为是新墓,所以史阿动土的痕迹表现的也不太明显,没有引起何太后的怀疑。
两日后,刘辩苏醒,实力更进一步,直接跨入武师巅峰,仅一步之遥达大武师境。
刘辩“死”后的第七日,何太后和唐姬带着刘辩的灵牌,坐上了赶往会稽的马车,一路向南,二人的神情里,透着一股死气,让人心生怜惜。
夕阳西下,依旧是城头上。
同样的放眼瞭望,杨琨上前一小步,轻声道:“公子!您真不打算告诉太后吗?”
刘辩头戴黑色斗篷,身披大氅,轻轻嗯了一声,叹口气道:“还是不告诉她们的好,此去会稽非半年不可,届时她们自会有我的消息。”
身后阔步走来了一个男子,男子正是杨琨养子杨强,杨强从怀中摸出一封绢信,交给杨琨道:“父亲!雒阳的信。”
“公子!大喜事啊!”
杨琨脸上止不住的兴奋,甚至手都在颤抖:“大哥传来消息,关东会师酸枣,组成联军,为天下大义,讨伐董卓!”
然而,刘辩的反应很平淡,他没有回头,仍目视前方:“嗯!我知道了。”
杨琨有些懵,这种事情不应该很兴奋吗?怎么会是这种反应。
不过不管刘辩是何反应,
喜欢三国有武神请大家收藏:(m.52blshu.com),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。